技术文章更多>>
- 水稻恶苗病鉴别方法
- 点击次数:3880 更新时间:2008-07-05
水稻恶苗病鉴别方法 来源:南汇农技中心 类别: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:2008-7-5 11:34:51 阅读2次 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、白秆病,属于真菌性病害,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,全国稻区普遍发生。近年来,随着粳稻面积的扩大和旱育秧技术的推广,恶苗病的发生日趋严重,一般减产10 %~20 %,发病严重的可减产50 %以上。 1 症状识别1.1 苗期症状水稻苗期zui易感病,且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有关。重病谷不发芽,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。病轻的种子出苗后,当土温达到25~30 ℃时,就开始表现症状,全株淡黄绿色,生长细长,一般高出健苗1/3左右,根部发育不良(有时不明显);叶片和叶鞘窄长,部分移栽前死亡。湿度大时在枯死苗近地面部分有时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。1.2本田期症状在秧田不表现症状的带菌秧苗,移栽后半月至一个月出现病株,一般病株比健株高,但分蘖少或不分蘖,节间显著伸长,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,下部几个茎节倒生许多白色或黄褐色的不定根。剥开叶鞘,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暗色,茎上有暗褐色条斑,剖开病茎,可见白色株丝状菌丝体,以后茎秆腐朽,重病株在孕穗前枯死,轻病株提前抽穗,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,有的变成白穗。天气潮湿时,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粉霉,后期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粒。1.3 谷粒症状水稻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,严重的变为褐色,不能灌浆结实变成瘪粒,有的病粒内外颖缝合处有一层线状条纹,天气潮湿时产生淡红色霉层。发病轻的仅谷粒基部或变为褐色,有的病粒外表无明显症状,但内部有菌丝潜伏。2 病原菌形态识别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无色,分生孢子有大、小两型。小型分生孢子卵形、椭圆形或纺锤形,单胞,偶见双胞,zui初在孢子梗上串生成长链或簇生成球状,以后分散;大型分生孢子无色,细长,新月形,两端弯曲尖削,基部有足细胞,一般有3~5个隔膜,通常着生于多次分枝的无色分生孢子梗上,大量孢子聚集时,呈淡红色,干燥时呈粉红色或白色。恶苗病的发生程度直接影响水稻有效穗数量和产量,因此准确和快速鉴别恶苗病并及时采取措施至关重要。但是,在恶苗病发生普遍时尤其要注意与生理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的区别:生理性病害一般表现为老叶或下部叶片先发病;病毒性病害多心叶和上部幼嫩叶片先发病;而恶苗病通常全株(包括叶片和叶鞘)表现症状。